计算机机房专用后备电源UPS的应用
(1)后备式UPS,负载一直在市电供电下工作,直到市电故障时才切换到电池逆变供电,以保护负载不受电压骤降、浪涌或断电的影响。
(2)互动式UPS,在市电供给负载之前,根据需要将输入市电电压升高或降低,或者使用电池电源。
(3)双变换式UPS,将用电设备与市电隔离——将电源从交流变换为直流,然后再变换为交流,以提供清洁的电源和最高等级的保护。
UPS的设计对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影响
UPS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1)多电力通路
后备式UPS一般有两个电力通路,由一个电力开关控制。这就意味着如果电力开关故障,会导致IT负载电源中断。互动式UPS有两个电力通路,但没有共用电源接口。如果电源接口出了故障,互动式UPS仍能在由电池供电模式上运行,其运行时间足够维持转换到发电机供电或有序地关闭所连接的设备。
双变换式UPS和多模式、高效双变换式UPS一般有两个电力通路(来自市电/发电机和电池)和一个电子式旁路,此旁路可绕过出故障的器件,或与机械式旁路同步,以进行有计划的维护。而先进的多模式UPS可以提供自动维护旁路,以确保在UPS维修期间进行不间断的转换。
(2)并机冗余
通过并机技术,部署多台UPS一起工作以提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在并联配置中,多台UPS为一个共有的输出母线供电,母线再向IT负载供应电力。如果任何一台UPS出了故障,其它UPS会对负载供电。
由于采用并机冗余系统会增加成本,此功能仅用在要求可用性很高的高端UPS上,意即双变换式UPS和多模式UPS。
(3)平均修复时间(MTTR)短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一个偏重理论的数值,基于从器件额定值和实验室测试进行统计推断。实际上,平均修复时间(MTTR)更为重要。当UPS确实需要维修时,MTTR值很低的产品很快就可再投入使用,这比MTBF对总体可用性有更深刻的影响。
模块式设计和使用易于维修的器件系统设计UPS的MTTR更短,如热更换电池和电子模式。模块式系统制造成本较高,因此模块化一般保留给互动式UPS、双变换UPS和多模式双变换UPS。
虽然有些后备式UPS模块化设计有限(它们可以接受更换电池),但总的来说,后备式UPS应用在非关键负载中,更换UPS时成本不高。
选配UPS过程中考虑容量问题时,列举决定容量大小的相关因素,并具体说明各因素与容量的具体关系。确定UPS容量大小应参考因素主要有:实际负载容量、负载的类型、容量使用率、环境条件、UPS的类型及实际负载能力、潜在扩容需求等。实际应用中应考虑:
A、实际负载容量
这是决定UPS容量大小的最根本因素。UPS的输出能力必须达到或超过负载需要才能保证正常供电。实际应用中要考虑UPS是采用集中式供电还是分布式供电。采用集中式供电的负载总量应是将机房所有由UPS供电负载的功率累计。采用分布式供电的则根据每台UPS所带负载不同确定。
通常电气设备的负载容量称为视在功率,用S表示,单位VA。视在功率包含有功功率P(单位W)和无功功率Q(单位Var),其大小的关系是S2=P2+Q2。这里我们将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纯阻负载的功率因数为1,容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一般在0.6~0.7。
B、负载的类型
如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负载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比例不同,但UPS需向负载同时提供足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则实际输出能力受负载类型所限制。对于计算机类负载,UPS基本上可以输出额定的功率,如果负载是阻性或电感性的,则UPS的输出功率有所下降,需要加大UPS容量。例如功率因数为0.7的1KVAUPS,带计算机负载可以带满1KVA,带纯阻性负载最多只能带700VA(这时有功功率是700W),带电感性负载则更低。因此在计算负载容量时,对以W值表现功率的阻性、感性负载,应折算成VA值,一般地计算方法是:阻性负载的VA值=W值÷0.7;感性负载的VA值=W值÷0.3。
C、UPS容量使用率
由于计算机机房设备有各种开关电源类的非线性负载及各类打印机负载,这些负载冲击电流大,如果供电UPS容量过小,长期重载运行,容易出现波形失真,而且易造成输出末级功率器件过流,加上重载引起的发热量,对系统可靠性明显不利。对于大功率UPS,一般建议容量使用率控制在0.6~0.8。
当然UPS容量也不宜过大。UPS带很小的负载虽然有利于可靠性,但过度轻载运行,一则浪费了投资,二则在市电长时间停电时,电池一直小电流放电,容易发生深度放电引起损坏。
D、环境条件
UPS的工作温度一般应控制在0~40℃范围内。如果温度过高、通风条件不好,则不利于散热,应降额使用。另外海拔高度也有影响,海拔超过1000m后每升高1000m,UPS应降额5%使用。
E、UPS的类型及实际负载能力
不同类型的UPS其带载能力有所不同。工频机的输出能力较好,而高频机的实际带载能力只有工频机的0.9倍。另外一些厂商的产品,可能存在实际负载能力较标称容量低的现象,这是产品的可信性问题,用户在应用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科华公司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信誉,产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质量把关,用户完全可以放心。
F、设备的潜在扩容需求。
配置UPS容量应考虑设备今后扩容需要,留有一定余量,将来负载增加了,不至于再次购置UPS。另外,尽量选用具有并机功能的机型,必要时可通过UPS并机成倍扩大输出容量。同时,在配置UPS的输入输出配电柜时,应将线缆及空开留有一定余量,方便日后扩容。
系统扩容的需要如果最初选择UPS没有考虑余量,则一旦设备增加,超出UPS的负荷能力,就必须重新购置一台新的UPS,不仅浪费了投资,而且可能受到场地摆放的限制、在布线安装工作方面也带来诸多不便。
UPS选配时考虑容量冗余时应参考哪些因素,遵循哪些标准。
冲击性负载对UPS的影响
对于计算机等非线性负载,其电流波形是周期性的非正弦波,峰值与有效值之比(峰值因数)可达到2~2.5,具体一定的冲击性。通常UPS的峰值因数为3:1,适合电脑等非线性负载在正常工作时的峰值因数要求。但当负载量增多,电流波形不规律地叠加后,UPS等供电设备的电流容量还不足以满足负载的瞬间电流要求,会造成输出波形畸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增加供电设备的容量,从而提高电流提供能力。
另外计算机负载在开机时会产生超出平常多倍的大冲击电流,尤其是多台计算机同时开机的情况,通常超过UPS的峰值因数承受能力,因此在选择UPS容量时除了选择过载能力强的类型,还需要考虑负载波动及冲击余量,适当增大UPS容量以抵御负载的波动。
而对于某些特殊负载(如高速行打)而言,在起动或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冲击电流,负载容量瞬间升高数倍(有时高达6倍)。对于此种负载应在普通容量余量比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余量。正确的容量冗余对UPS的正常稳定工作及UPS的工作寿命影响很大,经常工作在满载或过载状态下的UPS系统故障的机会远远高于正确容量冗余的UPS电源。